当前位置:首页>压铸展

精模匠(浙江)机械制造公司蔡志开总经理谈:中国压铸企业“出海”

william 发表于2024/8/1 9:38:15 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精模匠蔡志开

近年来中国的压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或到国外投资设厂,成为行业内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。在“2024上海国际压铸展”上,《压铸周刊》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,特此举办了“圆桌访谈”,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进行深入探讨。

作为访谈嘉宾之一,精模匠(浙江)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开先生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。精模匠是一家合模机制造商,在有留洋经历的创二代——蔡志开先生的主导下,自2014年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并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。

精模匠(浙江)机械制造公司总经理蔡志开先生

《压铸周刊》记者:请您分享一下对当前中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看法。

精模匠(浙江)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开先生:关于这个话题,我可以从两方面来谈。首先,谈谈积极的一面。我认为中国的压铸企业,无论是做压铸产品还是压铸模具的,目前都在纷纷出海拓展海外市场,原因有四点。

第一,中国的技术和产品质量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。第二,这反映出中国在成本经济和规模经济方面,在全球制造业中具有非常强的优势。第三,近年来,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也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支持,这与过去主要支持大型企业、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政策相比,是一个显著的变化。第四,85后、95后这一代人已经开始承接父辈的企业,并愿意进入制造业。他们相比上一代在教育素养方面有显著进步,更容易接纳中西方文化,这有助于我们的企业走向海外。

另一方面,存在一些挑战,也是消极的一面。首先,中国国内市场的利润率非常低,竞争非常激烈,因此企业纷纷寻求海外市场以获得更多利润。其次,除了销售出海,我还看到更多的压铸企业在海外建厂投资,但面临一些问题。例如,我去过墨西哥蒙特雷的一家中国上市公司,他们建设了两条生产线,但最终只有一条能运行起来。原因是,虽然墨西哥的工资水平看似比中国低很多,但实际运营成本和效率却远不如中国。这是中国企业在其他国家投资时遇到的一个难题。

《压铸周刊》记者:您每年有很多时间都在国外,足迹遍布日本、德国、法国、墨西哥等地。请您分享一下您观察到的东南亚、欧洲、北美市场的现状,以及谈谈这些年来您在拓展海外市场时的一些见闻。

蔡志开先生:关于这个话题,我今年4、5月份刚去了泰国。我发现,在曼谷附近的罗勇府有一个中泰工业产业园区。我发现一个现象,三四年前,中国企业对越南的投资力度非常大。然而,从去年开始,中国对越南市场的投资大幅下降,而对泰国的投资却大热。在罗勇府的产业园里,可以看到很多来自宁波北仑、江苏的压铸企业或压铸模具企业。我认为,其中一个原因是像比亚迪、长城这样的主机厂已经在泰国生产汽车和新能源汽车,他们需要一大批中国供应商来支持生产。

当然,这些中国压铸企业来到泰国,不仅能服务于中国品牌的主机厂,也会寻找更多的市场机会,比如早期在泰国投资的日系、韩系车主机厂,进行更好的市场开发。我也与泰国当地企业或华人沟通过,他们对中国企业还是有一定的负面看法,认为我们比较“激进”,对他们的市场造成较大冲击。

再谈谈印度市场,疫情开放后,中国人很难拿到印度签证,但印度是一个巨大的市场,也在积极发展本国制造业。我们公司从2014年开始就在印度布局本土化服务团队,因此在印度市场相对有优势。机械制造业离不开服务。比如,刚才富来中国CEO瑞尼先生也谈到拓展印度市场的经历,由于中国工人难以去印度,只能派遣德国技术人员,成本相当高。

当前,泰国和墨西哥中国压铸企业投资较热的两个国家。选择墨西哥有两方面原因:一是中美贸易摩擦,美国要求供货商必须在北美;二是新冠疫情导致海运成本、时间增加,给出口企业造成巨大打击。今年海运价格又回升。中国的集运企业只占全球运力不足20%,而出口需求量远大于此。

早些年在墨西哥布局的企业,在当前情况下,比正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,更具有走向北美市场的优势。海外建厂需谨慎,因为具有很大风险。比如,在中国采购的一件东西只需10元人民币,在墨西哥可能要100美金。这些成本,甚至于文化方面的挑战对中国企业来说非常大。

《压铸周刊》记者:您对中国压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有什么建议?

蔡志开先生:去年疫情放开后,许多中国中小型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市场的拓展。对于企业的领导团队或企业主而言,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决心。去年,我们参加了德国汉诺威机床展,这是全球最大的机床及机加工设备展会。展会上,大批中国企业参展,中国机加工设备制造厂商的数量和规模,仅次于德国本土企业。

不同阶段的企业,拓展海外市场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。从未涉足海外市场的企业处于从0到1的阶段,而已有经验的企业则处于从1到10,再到N的阶段。我们公司是10年前开始涉足海外市场,当时我们思考的是,如何让国外客户了解到,在中国有这么一家企业,能提供质量相同且性价比很高的产品。这同样是其他中国中小型企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。

刚起步时,在销售出设备之后,我们就会开始考虑接下来一年、两年如何实现销量的稳定增长。我们会选择针对某个国家或市场进行更多的投资和时间投入。当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后,我们就会思考如何将服务提升到更高的层面。

起初,我们的设备海外销售主要依托于当地代理商。但在机械制造业,我们深知“成也代理商,败也代理商”的道理。因为代理商可能只关注单笔订单的利润,如果利润低于他们的预期,他们可能不会去做这笔生意。而作为厂家,我们的思维方式并不完全如此。

因此,我们公司在印度建立了一个由十几人组成的技术团队,同时在北美和欧洲也分别建立了由四五人组成的技术团队。相对于其他国内中小型企业,我们公司的表现还是相对出色的。目前,除了销售自己的合模机设备,我们还在帮助其他中国设备厂家,如加工中心、电火花、深孔钻等设备厂家,提供海外技术服务。

我认为,在未来十年,中国中小型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必然趋势。我们需要本土化思维。然而,当前的全球贸易环境并非完全全球化,而是呈现出逆全球化的趋势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我们如何去面对这样的全球贸易环境,是我们这一代人,甚至00后这一代人都需要去面对、去思考的问题。

回页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