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下游终端>车用件

从上海金泽到江苏汾湖,他带着300位员工跨省上班

 发表于2020/3/15 10:36:20 亚德林沈林根

苏州亚德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林根(右)办公中。

清晨7时30分,四辆班车载着数百名本地员工,浩浩荡荡地从金泽镇出发了。班车的目的地是位于汾湖高新区的苏州亚德林股份有限公司。每日三次发车六趟来回,这些跨省班车宛如无形的纽带,密切连接着相邻的两地。

亚德林总经理沈林根是土生土长的青浦金泽人,从小在雪米村出生长大,亚德林是他一手经营起来的企业,最早的厂房也在这个村里。2015年起,亚德林从青浦搬到吴江,沈林根几乎每天都要往返沪苏两地。创业近30年,他是沪苏社会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人。

从一间破旧作坊起步

走进亚德林的吴江厂区,机器自动化生产线上只有一到两位带着口罩的工人在旁操作,巨大的机械臂来回运作,每过110秒就能铸造一台发动机缸体。这边忙着生产,那边同步质检,隔壁的厂房里还在进行小规模研发测试……工人们火力全开,正在加紧赶制订单。

看到这番景象,你很难想到亚德林的前身竟是一个从事铝合金锭生产的村办企业。1994年2月,沈林根出资将村企改制为民营私营企业。“最早工厂占地就两三亩,就是在原来养猪的地方开的小作坊,做低端加工。”看着厂房的旧照片,沈林根回忆起刚开始创业的场景。

公司的产品铸成了一面墙,沈林根如数家珍。

以前雪米村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,桥也窄得很,客户进村难,货物要运出去也难。“有时客户来实地考察,一看这么一间破旧狭小的厂房,还来不及谈价格就开始离开了。他们不相信这个小工厂可以生产出他们需要的合格产品。”交通大学材料专业毕业的沈林根没有放弃,带领团队钻研如何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,慢慢地打开了销售市场。从有色金属到标准化合金,再到衍生产品,亚德林的规模不断扩大。

如今,亚德林是生产供应有色金属铸件的高新技术企业,合作对象主要为国内外汽车企业。近年来,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铸造行业关注的焦点,亚德林也不例外。“我们在汾湖的厂区占地面积有约250亩土地,厂房基本依靠太阳能发电,压铸已基本实现全自动化。”沈林根介绍,2018年公司销售额达7.2亿元人民币,预计在未来三五年内将提升至20亿元。

沈林根告诉记者,手上这款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,集变速箱、马达、电控于一体。

带着老员工一起搬迁

2015年起,亚德林公司因为建设用地减量化而整体搬迁至吴江市,本来沈林根完全可以遣散员工,到新地方另起炉灶。但是,他与本乡本土的企业员工有着深厚的感情,在征求大家的意见后,他毅然决定带着300多名老员工一起跨省上班。每天早晚往返金泽吴江两地的公司班车,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“雪米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,没有乡亲们的支持就没有亚德林的今天,我对村里感情很深。”这些年,沈林根一直牵挂着村里的发展。亚德林是雪米村第一家企业,村里最早的水泥路就是金泽镇和沈林根一起出资修建的。从1994年到2010年,沈林根还连续16年坚持每年向村里7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。2007年,他出资55万元为雪米村安装了108盏路灯,全长5000米,解决了村民夜间行路难问题。2016年,在厂区搬离金泽时,沈林根又给村里捐了300万元的专项基金。

沈林根心系雪米村,“致富不忘乡亲”,获评青浦2016年度上善人物。

尽管平时住在市区,但沈林根依然会抽空到村里转转,看看老人,看看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。几家工厂搬走后,雪米村已然旧貌换新颜。“村里的变化太大了,以前河浜里到处是水葫芦、垃圾,现在真是一派绿水青山、乡村风光,看着非常舒适。”

跨省通勤证解决复工难题

青吴嘉本就地缘相亲、人文相近,金泽与汾湖每天往返车程不过半小时左右,对于亚德林的工人们来说,以前并没有“跨省通勤”的明显感受。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这件事成为了短时间内的“限定”难题。

2月中旬,亚德林获得了复工批复,照往常一样从金泽接员工到汾湖上班——在这一特殊时期,这些本地员工是快速恢复企业生产力的重要保证。谁知,在班车途经道口时候,他们被要求隔离14天。

亚德林的压铸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生产,员工身后是智能化生产车间。

一开始,沈林根只能先安排170多名员工住在厂区。不过幸好,此事很快得到了解决。示范区通行证的开通互认,为长三角企业复工创造了有利条件,亚德林便是受益者之一。2月21日,他收到了青浦区金泽镇经发办工作人员送来的176张通勤证,有效解决了跨省通勤问题。

亚德林现有员工1000多人,已基本全面复工,目前产能恢复到80%,预期3月15日前能够完成2月份的订单,到月底可以生产出安全库存。“就好像血液循环,到那时企业的运营就会恢复正常。”谈到疫情影响,沈林根淡淡一笑,“我们的目标是活下来,大家一起度过了这段艰难时间,必定会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我们。”

亚德林产能已恢复80%,员工正检测产品。

“长三角一体化为企业未来发展定位明确了方向,尤其是成为示范区后,我感到我们的起点不一样了,提升了一个级别。”沈林根希望,两省一市在政策、交通、人才往来等方面能加快互通,实现突破,“这片土地注定将成为一片更开放、更有潜力、更有活力的人才集聚区。”

内容来源:新民晚报

评论
文明上网,登录评论   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验证码:*
还可以再输入500
  
回页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