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技术应用

大连亚明:油底壳泄油塞缩孔的压铸工艺改善过程

王金堂 发表于2025/11/3 9:09:30 油底壳泄油塞压铸工艺
分享:

原标题:生产案例!大连亚明:油底壳泄油塞缩孔的工艺改善过程

油底壳作为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中的关键零件,经过多年的发展,具有较成熟的技术经验,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我司为欧洲某品牌客户生产的油底壳,由于前期技术评估未能充分识别到泄油塞处缩孔风险,因此,并未设计抽芯机构,也未预留抽芯机构的空间,导致生产过程中因缩孔报废率极高,使生产受到影响。针对这种情况,分析其原因,并通过改进措施消除缺陷,旨在为相关产品生产提供参考。通过多种方式的压铸工艺调试,都无法彻底解决缩孔问题。采用油缸配合弯销的方式,经过不断完善,基本解决了泄油塞处的缩孔问题。

图文结果

油底壳泄油塞处非常厚大,直径为27 mm,长度为25 mm,原工艺方案没有设计抽芯机构,因此,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缩孔。在实际压铸生产过程中,通过调整铸造压力、温度等铸造工艺条件,均无法彻底消除,泄油塞缩孔成为主要缺陷,使报废率达到30%以上。通过X光探伤能清晰地识别出缩孔缺陷,见图1和图2。

图1 泄油塞处缩孔正面X光照片

图2 泄油塞处缩孔侧面X光照片

生产发现,通过压铸工艺调试无法彻底解决缩孔,因此增加抽芯机构成为优化选择,但油底壳泄油塞位置由于抽芯方向与料缸干涉,无法设计垂直油缸抽芯,见图3。如果增加抽芯,就要面对抽芯方向与料缸干涉的问题。解决的办法通常有两个,一是移动料缸的位置,在现有基础上偏移150 mm以上,但会使整个横浇道产生显著变化,并对铸件品质产生未知的影响,风险极高,而且更改的工作量大、成本高,且无法恢复原状。二是采用油缸驱动弯销机构,相当于将抽芯油缸布置成与抽芯垂直的方向。该方法最大的风险在于机构的可靠性,但改动的工作量较小,成本也较低,而且如果有问题,还可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。

为了便于安装,弯销采用正方形截面,尺寸为20 mm×20 mm,见图4。驱动油缸选用直径为100 mm,活塞杆直径为45 mm,行程为70 mm。

新的抽芯机构生产了1 000多模之后,弯销断裂,见图5。

图3 泄油塞抽芯方向

图4 弯销外形

图5 断裂的弯销

分析发现,压射增压时,型芯受到的反压力远大于抽芯力,弯销受力核算应该以反压力为主。

之前弯销是悬臂方式,在压铸增压过程中,需要承受很大的反压力,极易出现疲劳断裂现象。因此,在弯销前端增加了受力支撑点,见图6。在弯销插入最前端时,前端与静模镶块形成配合,受力方式更为合理,见图7。

改进后的弯销结构生产了几千模后,弯销滑动导向部位又出现了严重的拉伤烧结现象,导致无法继续生产,见图8。

图6 弯销的受力点

图7 弯销前端的支撑方式

图8 拉伤烧结的导向面

进一步对弯销滑动导向部位进行优化,增加润滑油槽,见图9。油槽断面形状为半圆形,直径为6 mm,这样既可以储存润滑油脂提供润滑又可以收集灰尘、碎屑避免拉伤配合面。由于弯销工作区域接近料缸的高温区域,所以润滑油脂要采用高温润滑脂。在每次装配时,清理掉旧的油脂、灰尘等,重新涂满干净的油脂。

经过优化,弯销机构可以实现长时间无故障运行。通过采用这种油缸配合弯销机构实现垂直方向抽芯的方式,优化了泄油塞处的铸件结构,也减少了加工余量,基本解决了油底壳泄油塞位置缩孔的问题,大幅度降低了零件的报废率。改进后的泄油塞通过X光探伤未检测到明显的缩孔,见图10。

图9 导向面上的润滑油槽

图10 改善后泄油塞X光照片

结论

在压铸模的开发阶段,要充分评估潜在的质量风险,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质量成本与制作成本。油底壳泄油塞缩孔最可靠的解决方案就是增加抽芯机构,如果受模具结构限制,不能增加垂直抽芯的情况下,弯销配合油缸的方式也是一种选择,同样也能够有效解决缩孔的问题。

作者

《油底壳泄油塞缩孔的工艺改善过程》

王金堂 王琳琳 侯志杰 葛春东 白明月
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

回页顶部